這是一條通向大海的路,一條助推東營港及魯北高端石化產業基地發展之路。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東營疏港鐵路進入最后攻堅階段,年底將達到試運營條件。在工作落實年,東營疏港鐵路項目指揮部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加快推進項目落地,為東營港和全市經濟發展再添新動力。

東營港
北部大通道年底達到試運營條件
年底要達到試運營條件!這是市委、市政府向東營疏港鐵路建設者發出的軍令狀。決戰的號角已經吹響,全體東營疏港鐵路建設者精神抖擻、群情激昂,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不達目標不罷休的責任擔當,倒排工期,日夜奮戰。每個人都在用盡全力沖刺,每個人都在為圓東營人的鐵路夢而努力。
2018年,《山東省魯北高端石化產業基地發展規劃》明確指出,東營市功能為東營煉化一體化區,重點依托港口和煉化產業基礎優勢,按照國際一流標準高水平建設千萬噸級煉化一體化項目。2019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又著重提出“打造魯北高端石化產業基地”。疏港鐵路的建成將推動高端石化產業基地與港口融合發展,促進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利津濱海新區、河口藍色經濟開發區一體發展,實現石化產業集群發展。
“東營疏港鐵路可以實現‘海鐵聯運’,即鐵路到哪,港口腹地便能延伸到哪。”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宋迎章介紹。疏港鐵路的建設將大大提高東營港內輸外送能力,完善全市交通網絡,拉動沿線縣區、港口產業、物流產業及相關服務行業,促進沿線相關縣區的經濟發展。
疏港鐵路的快速建設,使得沿線的物流園區也在緊張籌備中。兩者的建設相得益彰,一方面鐵路建設為物流園提供了有利條件,而物流園的物流倉儲區、商貿交易區及配送中心將有效解決全市煉化企業和精細化工企業的儲運需求,為疏港鐵路發展現代物流,實現多式聯運提供有效的支撐保障。

沿線物流園區
人勤春來早 生產一線忙
東營疏港鐵路正線全長97.566km,共計9個車站、8個區間。線路與黃大鐵路利津站、德大鐵路利津南站接軌,聯絡線全長17.346km,線路總長114.912km。設計等級為國鐵Ⅱ級貨運鐵路,設計時速100km/h。
建立工期預警臺賬,每日匯總;增加人工機械24小時作業,人員輪班,機械不停;承建該項目的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東營疏港鐵路PPP項目工程指揮部也在緊鑼密鼓中攻堅推進,他們以鋪架工期為紅線,倒逼線下工程施工。
目前,區間路基工程完成設計量的95.1%,站場路基完成設計量的41.3%,滲水土填筑完成設計量的84.3%。
速度的背后是汗水、是軍令!更是東營疏港鐵路項目指揮部每一個成員的“軍功章”。
東營疏港鐵路項目指揮部,東營疏港鐵路線路平面圖一直掛在顯著位置,上面的圈圈點點都是曾經奮斗的痕跡。
從發布征地公告、啟動征地拆遷工作之日起,東營疏港鐵路指揮部屋里的燈就沒怎么熄過。頂烈日、冒嚴寒,奔走在鐵路藍圖沿線的每一個鄉鎮、每一個施工點,“5+2”“白加黑”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常態。
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給疏港鐵路建設參與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北風呼嘯最猛烈的那幾天,是鹽田拆遷的關鍵時期。由于鹽田為承包制并多層轉讓,拆遷工作曾一度陷入僵局。指揮部同志耿建倫和同事就一遍遍往鹽田區跑。鹽田區多建在靠海地區,風大、氣溫低,再加上進出鹽田的路還不好走,車開不進去,他們只能徒步,耿建倫開玩笑說,風最大時都能刮著人跑。但正是憑借著這股“不怕苦,不服輸”的精神,讓他們在這個冬天收獲了很多。
伴著和煦的春風,東營疏港鐵路又進入了新一輪的建設高潮,項目指揮部全體人員繼續開足馬達,投入新一輪建設熱潮。在市指揮部的調度平臺上,拆遷板塊、工程建設、規劃設計、運營、資金籌備5個板塊的進程每天都在不斷地刷新。為確保各項工作按時完成,拆遷部采取縣級干部包靠鄉鎮制度,加強對鄉鎮的督導,尤其做好油田設施遷改和地方電力線遷改過程中的工農關系協調工作,為鐵路建設創造良好的施工環境。
融多方之力 助一路暢通
東營疏港鐵路是貫穿東營北部版圖的“大動脈”。中間涉及到油田、軍區遷占。這在常人看來是難以完成的“任務”,但是在東營疏港鐵路的建設中,打造了油、地、軍融合的新范本。
東營疏港鐵路向北經過利津縣、河口區、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等縣區,沿線8個鄉鎮,119個村莊。自工程建設以來,相關縣區指揮部主要負責人把疏港鐵路當作自己心中的“天路”來對待,他們時刻堅守在拆遷第一線,親自調度、督導。各有關鄉鎮街道指揮部拿出專人盯上靠上,想盡千方百計攻堅克難,對于拆遷政策,各縣區工作人員在詳細了解具體情況后,深入研究討論,果斷做出決策。他們理解百姓的難處,更懂得百姓與土地緊密相依的關系,土地要征、百姓的思想要通,白天走到田地里,晚上上門再解釋,不分晝夜地工作就為了疏港鐵路早日通車。
此次拆遷工作涉及油田電力線83處,在遷改過程中油田方面給予了極大地配合。油田分管領導多次批示要超常規運作,確保不影響鐵路建設。每周五的油地聯席會議將一切問題集中提出,迅速解決。
黃河三角洲綜合訓練基地專門為東營疏港鐵路指揮部安排了一間辦公室,雙方成立了征地拆遷聯合小組。基地土地管理處也為東營疏港鐵路建設開辟了綠色通道。指揮部的工作人員感慨:“為了配合我們的工作,他們陪我們‘5+2’、‘白+黑’地干,沒有一句怨言,真的很感動!”
為緩解建設資金緊張壓力,疏港鐵路指揮部積極研究政策,積極爭取政策支持,發揚“四千四萬”精神,三十多次跑濟南、北京,協調中國鐵路總公司、交通運輸部、省交通運輸廳,爭取交通運輸部2.5億元無償補助資金,這也是交通運輸部對疏港鐵路最高的補貼額度。

工地實景圖
快速度、高質量的東營范本
很多人都說,拆遷工作是天下第一難事。然而,東營疏港鐵路征地拆遷一聲號令,攻克了這“天下第一難”。而這場轟轟烈烈的拆遷戰,也創造了全國鐵路建設的“東營范本”。
在征地手續辦理工作中,只用一周時間完成組卷,在組卷當日完成召開相關會議、報送市政府、協調市領導簽批、報送省國土廳等相關工作,并及時協調省國土廳評審報送國土部,在國土資源部正在進行機構改革的情況下,毫無耽誤地報送至國務院,獲得加急處理。如此大的項目以如此快的速度完成,在東營市歷史上尚屬首次。
“東營范本”體現的不僅是“快速度”,更是“高質量”。東營疏港鐵路拆遷工作共涉及村莊119個、地方電力線81處、通訊線路133處、油氣水管線83處、油田電力線66處、油井11口、鹽田35幅、臺田91畝、魚池8畝。地形之復雜可想拆遷之難度。2018年度,東營疏港鐵路建設指揮部,在各縣區指揮部、沿途鄉鎮及相關拆遷責任單位的密切配合和奮力攻堅下,突破了一個個難關,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目前,土地證辦理工作已完成全部主體程序,待撥付土地款后即可拿到土地證;通訊線路遷改已近尾聲;地方電力線遷改、油田設施遷改已全部簽訂協議,進入快速遷改階段;鐵路沿線5個釘子戶已全部解決;特別是最大拆遷難點馬場鹽田拆遷,目前溴素廠補償、轉包戶補償已全部解決,35幅鹽田、2個魚塘只剩2幅鹽田,整個鹽田段已有充足的施工作業面。
在電力線路遷改工作中,為保證地方電力遷改整個流程合法合規,經市指揮部研究,確定改用EPC(設計、施工、材料采購一體化)招標的方式。EPC工程總包是新生事物,市指揮部頂住壓力,采取規范的運作程序,最終地方電力遷改的高質量超出預期。
在東營疏港鐵路拆遷工作中,油田設施遷改和鹽田拆遷因涉及部門眾多而被稱為“難啃的硬骨頭”。但是東營疏港鐵路建設指揮部積極協調,多次與油田方面、黃河三角洲綜合訓練基地召開遷改專題會議,最終啃下了這塊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