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網站發布《開展東營海上新城(建設可行性研究、建設生態用海專題研究、建設用海控制指標專題研究)項目招標公告》。根據《東營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海上新城”將與東營中心城區、墾利城區組合構成“一個主中心”,東營“海上新城”建設項目正式駛入快車道。

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北起永豐河口,南到廣利河口,西起墾東防潮堤,東到濱海生態城防潮堤,這一區域擬建東營“海上新城”。濱海生態城防波堤外2公里區域為新城建設取土區。

黃河口濱海旅游小鎮鳥瞰圖
據市海洋與漁業局已發布的公告顯示,東營“海上新城”以東部“城、港、區”發展一體化為核心理念,落實與廣利港區規劃及廣利港臨港產業區劃的融合銜接。“人工島、多突堤、區塊組團等用海方式”是其空間建設特色模式。
東營海上新城平面布局深化設計項目由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和國家海洋局戰略研究所負責,“海上新城”擬采用海上龍城和渤海之帆等2個平面設計方案。國家海洋局此前關于該區域做出規定,要求40%海域用于填海,60%為水域面積,圍海造地面積約50平方公里。
圍堰結構是“海上新城”人工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海上新城人工岸線形成、景觀塑造及人工島防護等多個方面,耗資較大。根據東營市廣利港、東營港圍填海建設經驗,圍堰建設成本預計占圍填海成本的20%-30%。根據《東營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東營城鎮中心體系分為“市域主中心、市域次中心、重點鎮、一般鎮”四個等級,以“一主四次”為骨架。其中,“海上新城”與東營中心城區、墾利城區組合構成“一個主中心。”
據悉,東營“海上新城”實行“港-城-區”一體化,“藍色、低碳、生態、宜居、現代”,力爭打造成國家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黃河三角洲現代金融服務中心、環渤海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山東省生態海洋經濟發展重要板塊、東營市旅游休閑宜居宜業濱海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