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來自央行官網的消息顯示,在4月12日-13日召開的第39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會議(以下簡稱“會議”)上,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今年中國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松緊適度,同時將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開放。
針對全球經濟金融形勢與風險,會議提到,全球經濟繼續擴張,但速度慢于去年10月的預期,預計增速將在2020年回升。在政策空間有限、債務水平達到歷史高位、金融脆弱性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全球經濟面臨的風險仍偏向下行,主要包括貿易緊張局勢、政策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以及融資條件的突然大幅收緊。
為穩固經濟增長,會議對各方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分別提出了要求。其中,財政政策應在必要時重建緩沖,保持靈活性并促進增長,避免順周期性并確保公共債務處于可持續水平,并保障民生目標的實現。貨幣政策應在符合央行自身職責的前提下,確保通脹趨向目標或在目標附近趨穩,并穩固通脹預期。央行應該以溝通良好并基于數據的方式開展決策。會議同意監督金融脆弱性和金融穩定面臨的新風險,并在必要時加以應對,包括運用宏觀審慎工具。
針對中國的貨幣政策,陳雨露在發言中指出,今年中國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松緊適度,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要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中國將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加快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問題金融機構的處置機制,繼續完善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事實上,關于貨幣政策的表述,與去年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少了“保持中性”4個字。對此,央行行長易綱日前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是一個內容非常豐富的政策取向,強調穩健不提“中性”更加簡潔,但實際上穩健貨幣政策的內涵沒有變。穩健的貨幣政策主要體現逆周期的調節,同時貨幣政策在總量上要松緊適度。他進一步指出,今年貨幣政策松緊適度的概念,就是要把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大體上和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速保持一致。
近日,央行公布的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人民幣新增貸款和社融增量分別為5.81萬億元和8.18萬億元,均超出市場預期。在分析人士看來,這也體現了前期逆周期政策的調節,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所改善,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有所增強。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整體上看,3月社融增速逐漸企穩回升,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下階段,預計貨幣政策仍將保持松緊適度的穩健基調,近期降準概率下降,但在融資規模“量”改善的情況下,宜更加關注政策傳導的通暢性和“價”的合理,不斷推進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降低。
海通宏觀也認為,3月社融增速已經企穩,預示未來經濟有望企穩改善。近期豬價抬升通脹,雖然貨幣政策不至于因此收緊,但考慮到3月以來制造業景氣改善、社融和信貸回升,貨幣政策短期難以大幅放松,降準概率大幅下降。
陳雨露同時強調,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開放,實現制度性、系統性開放,以更加透明、更符合國際慣例的方式同等對待中資和外資金融機構。中國呼吁各方按既定時間表完成基金組織第15次份額總檢查,使具有活力的經濟體的份額比重能夠提高到與其在世界經濟中相對地位一致的水平。中國呼吁基金組織繼續支持開放、包容、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并愿與各方加強合作,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