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林 目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同樣進入新常態。具體表現特點如下:
一、房價只升不降成為歷史,有升有降成為常態。前些年,房價只升不降,而且每年上漲幅度還很大,這種狀態將成為歷史。今后房價全國范圍內將有升有降,房價的上升和下降將隨各城市經濟發展狀況、人口流入多少及供求關系的狀況而調整,不存在全國“齊步走”的狀態。
二、房地產企業穩賺不賠成為歷史,有賺有賠成為常態。前些年,由于連續10年的房地產大漲勢,開發企業不論管理與技術水平如何,都在賺錢,正所謂“臺風來了豬都會飛”。今后,只有那些戰略清晰,管理規范,有一定資金實力和開發經驗的企業才能賺錢;而市場判斷錯誤,管理及技術缺乏的企業就要賠錢。房地產行業像其他行業一樣,將受價值規律的約束,行業利潤率將趨向平均利潤率。
三、全民做房地產的狀況成為歷史,企業的死亡、退出、兼并將成為必然。前些年因為房地產持續處于牛市,各行各業都組建房地產公司,進入房地產行業,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八萬多家。今后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部分加工制造業將回歸主業,退出地產;一部分戰略模糊、管理粗放、不講信用、資金實力偏弱的企業,隨著國家法制化進程和反腐敗,也失去活下去的土壤,必然去向破產;而企業之間兼并將大量產生,大魚吃小魚,壯魚吃病魚的話劇將頻繁上演。
四、大規模的炒房投機成為歷史,房地產將恢復其居住屬性。一是由于國家不動產統一登記和將來統一開征房地產稅;二是由于房價的上漲幅度偏小和經常處于不確定狀態,導致投機炒房的利潤率很低,甚至有巨大風險,房地產作為投資品的屬性將減退,炒房投機包括長期投資為主的現象將消退,而房地產將恢復其居住為主的基本屬性。
五、跑馬圈地現象將成為歷史,理性開發模式成為主流。過去拿一塊大地,開發的越慢越賺錢,甚至不開發更賺錢。現在,由于房價不會大幅度持續上漲,圈地將增加成本,降低效益甚至會導致虧損。加上國家對土地管理執法力度的加強,囤地風險徒增。因此,今后開發商會理性購買土地,有節奏的投入開發。
六、產品粗制濫造成為歷史,講求質量、維護品牌將成為新競爭要素。前些年,由于房價上漲,供不應求,真正是快了蘿卜不洗泥,再差的房子都能賣出去。現在市場供求關系已經發生逆轉,由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客戶有了挑選的余地,買房更加理性,可以做到貨比三家,不僅要看價格,更要看質量,包括規劃、戶型、外立面、裝修、景觀、建造、物業管理等,還要看開發商的信譽和口碑。由于競爭的加劇,開發商不但要努力建設好房子,還要提供優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中不被淘汰。
七、靠關系發財成為歷史,企業將公平參與市場競爭。隨著反腐斗爭的持續深入和政府規范行政行為等深化改革措施的落實,隨著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貫徹,全國依法治國必然出現新局面。伴隨著國家現代治理體系的建立,那種依靠“關系”拿地、依靠“關系”發財的局面即將結束。企業將在一個大致公平的市場環境中平等的參與競爭。依法、誠信將是市場競爭的兩件利器和企業的護身符。
八、企業單打獨斗將成為歷史,房地產“觸網”成為大趨勢。房地產行業過去基本上是各企業獨立進行資源整合單打獨斗。但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將改造一切傳統行業。因此不論是供應鏈整合,還是客戶關系管理;不論是差異化的定制,還是全民營銷模式的創立;不論是物業管理,還是消費者意向的分析;電商平臺,大數據,云計算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房地產是一個古老而又嶄新的行業,在我國城鎮化的主要進程完成以前,房地產行業仍然有10-15年的好光景。我們期待著在新常態下市場的成熟與規范,我們期待著法制環境的改善和公民契約精神的增強,我們期待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的實現。我們有理由確信:房地產行業一定會健康發展。
(作者系山東海通地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